English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胜利和发展

1999-10-08 来源:光明日报 江流 我有话说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5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建成了一个繁荣昌盛、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们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科学社会主义正确性的新证实,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胜利和发展。

新中国50年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胜利

新中国的50年,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伟大胜利的50年。从1949年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确立人民民主专政,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我国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在50年的岁月里,从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缔造,到社会主义在新的基础上的振兴,现在又把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先后在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一直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走在社会主义的大道上。社会主义在中国50年的伟大实践充分说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正确的,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社会主义在中国50年的胜利是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凝成的。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在实践和探索中前进,既有辉煌的成就和丰富的经验,也有重大的挫折和沉痛的教训。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并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共产党根据列宁关于过渡时期的学说,结合中国实际,在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成功地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使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虽然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犯了过急过快过粗、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的错误,但这个历史阶段中党确定的指导方针和基本政策是正确的,取得的胜利是辉煌的。

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力图把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与中国特殊国情结合起来,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难的探索。1956年提出了以苏为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且从理论到实践都作出了贡献。就理论来说写出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创造性的科学社会主义的著作;就实践来说初步尝试了经济体制的改革,确定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方针,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等。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应该肯定,总的是好的,基本上是在健康的道路上发展的。它中间有过曲折,犯过错误,但成绩是主要的。”但是,在这个期间,“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理论和实践上的错误发展得越来越严重,”以至后来发展到十年“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错误。

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也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驱。可以说,几乎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每一个重要方面都有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探索的足迹和闪光的思想。这些方针、政策和思想、理论,虽然有的不完善、不彻底甚至前后矛盾、正确与错误交织,有的在实践中未能坚持或未能贯彻到底甚至扭曲或背弃,因而,直到他逝世时也未能找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道路。但是,毛泽东领导党和全国人民为全面推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进行的艰辛探索,凝聚了数十年的心血和智慧,其得失成败、经验教训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是邓小平理论的直接思想来源。没有这一时期探索的得失成败、经验教训,就没有新时期的开拓和成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新时期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进展,既有根据新的实践的创造,更有对前一时期探索的继承、纠正和发展。

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3页)邓小平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的经验和创造,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博和契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以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的理论勇气,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是在新的世界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这一理论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主题下,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展开的。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地总结历史经验,不断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地开拓新局面、发展新理论,从而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一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新发展和新成就,令世人瞩目。这些新的实践和理论成果,集中体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不断地开拓前进,中国从沿海到边疆,从城市到乡村,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从社会到家庭、个人,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到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们在实践和理论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充分证明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科学结论的正确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科学社会主义中的历史地位

社会主义是历史地发展的,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上都有其不同的显著特点。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阶段、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的阶段、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为社会实践的阶段、社会主义从一国扩展到多国的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继续和前进,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它给社会主义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内容,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有理论、运动、社会形态三个方面的含义。我们说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是从思想理论体系而言的,是指社会主义从以“乌托邦”为特点的思维方式、理论形态发展到了社会主义的科学形态、以科学的思维方式为其特点的社会主义理论。正因为它是科学,它不认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每一个原理和关于社会主义运动、社会制度的所有预见和论断都是绝对真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是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一再申明,他们的理论“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结论;不结合这些事实和过程去加以阐明,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676页)他们要求各国工人政党从当时当地的现实情况出发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而不能把他们提供的理论当成背得滚瓜烂熟并机械地加以运用的教条。脱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前提条件,不分时间地点条件地加以运用,或者固守其中个别过时的结论,用以裁判现实,都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要求的。不论是伟大的思想家还是一般人,对真理的认识都有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错误,后人一定要历史地科学地认识和对待。

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并没有穷尽真理,而只是开辟了认识真理的道路。邓小平理论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理论意义就在于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又比较切合实际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用新的理论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如果把邓小平理论的意义定位在是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把社会主义建设的先驱在探索中的失误,说成是空想社会主义,并由此苛求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没有实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显然不符合科学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科学态度,我们不应该这样来论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在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以前,只有社会主义理论和运动。19世纪开始的共产主义运动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基地上进行的推翻资本主义社会的斗争,还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科学理论成为社会实践,标志着社会主义理论、运动和社会形态开始统一起来。从此,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就成为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的显著特点。作为行动指南的科学社会主义面对的现实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实践,因而无论是理论形态的社会主义还是社会形态的社会主义都要在实践中探索和发展。马克思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就已明确指出,有了共产主义思想并不等于有了现实的共产主义行动;还说“我们思想中已经认识到的那个正在进行自我扬弃的运动,在现实中将经历一个极其艰难而漫长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40页)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就强调提出,“现在一切都在于实践,现在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历史关头: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列宁全集》第33卷第280页)社会主义实践经历了80多年艰难的历程,无论是理论形态的社会主义还是社会形态的社会主义都有很大的发展,我们积累的经验教训也很多,但一直还是在实践和探索中前进。邓小平理论是社会主义在实践中最新发展的伟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交的一份崭新的答卷。虽然邓小平理论只是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并没有终结真理,但它为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实践仍在发展,迈向21世纪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在新的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

国际共运中发生了苏东剧变这样的大曲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社会主义的振兴需要既科学又贴近现实的理论思考。社会主义在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的每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都把其时代的课题提到人们的面前。人们准确地回答了它,就能把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毛泽东在1959年底至翌年初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说: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人,任何国家的无产阶级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才能解决面对的新问题。任何国家任何时候,单靠老东西是不行的。现在我们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时代,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果不适应新的需要,写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也是不行的。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总结了革命事业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确立了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原则,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理论即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指引我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进入新时期后,我们面临着拨乱反正的诸多新问题。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要求搞清楚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搞清楚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国情和根本任务,搞清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功过是非,特别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邓小平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强调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由于邓小平领导我们党不断地研究和解决许多重大问题,我们才成功地实现了历史的伟大转折,不断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形成了新的理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包括根据新情况用新办法解决老问题)的历史。

苏联解体以后不久,就有人提出“隧道尽头是社会主义的复兴”,社会主义仍然是一切进步人们的向往和追求。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复兴?占世界人口1/5的社会主义中国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亮,寄托着人们对社会主义的理想,昭示着未来世纪社会主义的希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为遭受挫折后的社会主义运动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提供了一个先例。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和进步举世瞩目,得到了世界舆论广泛赞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